理念与格局

理念与格局

2017-11-24 13:11:16  浏览次数:3457

何为卓越?卓越中充满着智慧!

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和公众行为的自觉度;二是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整体化的集成能力、持续创新推动和持续进化的能力。

社区的工作重心就是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和公共安全。具体的内容包含加强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

在整体社会建设过程中,社区公共服务的形式从单纯的政府提供福利性的保障类服务,发展为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互助、自助、让利、共赢式社会综合保障体系。

社区管理的形式从政府一元化管理,发展为在党的领导下的政府、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区自治团队、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集体性治理,即社区共治与自治相结合的模式。

同时,构建以互联网为重要实现工具的社会建设新形态,重点把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

作为街道,其社会治理的内容,一是对“政府工作”的考量,既反映政府管理社会的水平和进展,也体现社会自治水平和成就。二是对“社会治理状态”的考量,包含社会稳定、民生福利、民主治理;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建设供给;社会自治生态发展;公民参与状态。

治理要素有:

1、服务从人的需求出发,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突出服务的意识与理念。

2、管理以扁平化架构为主,实行体系化管理和处置,在工作中,达到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将原先行政管理转变为自我调节式管理。

3、治理从对人、对事的单点管理,转化为过程管理、事先管理、 预判管理,通过信息化数据分析, 将原先的经验管理, 转变为科学管理。

4、创造公众参与管理的基本条件及外部环境,调动公众参与管理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


一 、后续落实重点

1、着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共治格局,把社区打造成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群众满意、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如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协调操作平台)、社区委员会(议事协商监督平台)、社区党建联建联席会;通过社区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市政卫生、综治安全、科教文体、社会保障等专业委员会;以“三会制度”搭建社区管理参与平台,与驻区单位开展共建结对和党建联建,以嵌入式合作方式开展政社合作,定期组织在街道选举产生的市、区人大代表和党代表接待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成员,汇总大家对社区管理和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提交到相关职能部门。

2、以居委自治金项目为载体,加强居委自治建设。街道设立社区自治金(孵化自治组织的专项资金),项目化运作,项目需求的提取来源于社区广大居民的需求,在内容、计划、资金、组织网络上的设定过程中,由居民提出申请,居委会各专业委员会参与指导,由居民区党组织、街道职能部门和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后,交付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付之实施,项目完成后将项目资金实行居务公开进行公示,接受居民监督。项目类型覆盖至居委会自治载体培育、楼组管理、社区文化发展、社区教育深化、综合治理管理、公益服务提供和一居一品特色、小项目建设、各类群团建设等社区管理方面。2015年成立了社区公益基金会,将原先的行政主导,转为社会主导。


二、创新社会治理模型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