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风向标

惠民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风向标

2018-01-29 17:12:04  浏览次数:3859

前段时间,由国家新型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编著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发展报告》通过对城市年度综合发展评价分析显示,近年来惠民服务已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风向标。


专家指出,传统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它强调的是信息化和技术,通过各类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实现城市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随着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智慧城市理念不断走向成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的ICT技术迅猛发展,仅仅关注城市各部门的信息化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现实需求和长远规划,从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转型变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据悉,从2016年起,国家出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提出了要深入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将“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作为发展目标。与之相配套,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等292项国家标准,突出以人为本是评价指标的宗旨,其中将惠民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占比达37%,市民体验占比20%,权重明显大于其他各项。

据了解,中国虽然不是最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但得益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及在公共建设中的执行力,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有统计显示,国内已经有500多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其中副省级以上的城市占95%,地级城市超过了76%。以在建智慧城市的数量来看,中国已经是智慧城市建设大国,成为世界智慧城市创新的主要试验场。《发展报告》评价结果显示,在惠民服务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上,多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导向作用,目前“两微一端”已成为各级政府开展政务工作的普遍标配,位置服务、移动支付、人脸识别、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集成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市民满意度。这表明,民生服务智慧化已经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而在便民惠民服务中,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成为热门领域。

如今,科技与城市、社会和国家紧密结合产生的影响力,已经远胜从前,并在全球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目前中国通过手机进行第三方支付的比例占交易总量的75%,远高于美国的20%;摩拜单车在全球9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投放和运营着超过700万辆共享单车,全球用户超过2亿,每天提供超过3000万次骑行;60%的医疗微信公众号提供了挂号、电子病历查询、诊间支付等移动医疗服务……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已经像水电一样成为普惠化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向智慧互联演变。在购物、点餐、理财、社交等线上场景基础上,近两年机场、超市、专卖店、景区、电影院、医院甚至是路边小摊、菜市场的线下场景也在快速数字化。


不过,从《发展报告》多个指标评价考核结果来看,目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尚存在地区不协调和发展不一致等问题。比如,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西北内陆等地发展较慢,特别是在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还需加大投入。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着手布局二三线城市,在智慧旅游、产业融合、双创平台等方面推出服务平台,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后起之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智慧社会”被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智慧社会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智慧城市外延的扩充和内涵的提升,更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目标,其主旨是希望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